教育部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高校毕业生规模将达到1076万,这是中国年度高校毕业生人数首次突破千万大关。
2022年1月,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司长王辉曾在教育部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这些压力会对就业产生影响。”王辉称,教育部的主要工作目标是“全力确保2022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局势的稳定。”
“今年应届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应该是比历年更加严峻。”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向界面新闻介绍,受疫情和国际形势的影响,就业市场的用人需求下降,2022届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复杂严峻。
界面新闻梳理公开信息发现,应对1076万应届毕业生就业的工作部署从2021年就开始了。2021年11月中旬,教育部发布《关于做好2022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并启动实施“2022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行动”。
随后,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共同召开网络视频会议,强调各地各高校要拓宽市场化就业渠道,开拓政策性岗位,推动公共就业服务进校园等举措。在财政部的支持下,教育部还启动了“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宏志助航计划——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培训项目”,帮助参训学生提升就业竞争力。教育部启动实施“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组织高校与281家用人单位开展项目对接。
“政策是政策,政策与各地执行之间还存在一定距离。”储朝晖说,受疫情影响,很多高校校园采取了封控措施,并没有及时采取在线等变通方式来组织校园招聘,因此,到目前校园招聘市场的建设成果并不理想。
2020年以来,就业市场受新冠疫情负面冲击较大。“很多企业、机构不能正常开工,或者逐渐难以维持运转,企业自己的运营也艰难,对新员工的需求量也减小了,因此导致就业岗位大量减少。”储朝晖介绍,从世界各国的经验来看,“就业和疫情管控能处于平衡状态是最理想的模式。但是现在有些地方,存在防疫政策过度扩大这样的倾向,所以导致就业问题更为严重。”
此前,为积极应对疫情影响,教育部依托大学生就业网,联合多家社会招聘机构,共同推出了2020届高校毕业生全国网络联合招聘,为高校毕业生提供每天24小时、全年365天免费网上就业服务。2022年3月,教育部全新升级了“国家24365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开拓了更多的岗位资源,还为受疫情影响较为严重的吉林等地区举办了专场招聘。教育部官方信息显示,截至4月28日,该平台汇聚岗位信息达到了640万个。
2022年4月,在传统的“春招季”黄金期,教育部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政策宣传月活动。
4月2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再一次强调,要做好就业服务和兜底保障,包括健全高校毕业生就业网上签约系统;对延迟离校的毕业生,延长报到入职、档案转递、落户办理时限;取消毕业生到人才服务机构报到手续;研究助学贷款延期还款、减免利息等支持举措。同日,人社部召开2022年一季度新闻发布会,表示将“坚持把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作为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
储朝晖介绍,国务院常务会议还强调了鼓励创业,“这是未来必须要走的一条路,目前中国的大学生创业的比例是比一些发达国家要低很多的。”但他表示,由于中国为创业者所提供的营商环境还不够好,加剧了创业难和就业难,“整个社会,特别是政府,还是要把就业问题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不要因其他偶发事件影响对就业问题的重视和相关政策执行。”
为了更大力度地解决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除了教育部门,各地方政府也在努力。界面新闻梳理发现,截至目前,已有广东、湖北、四川、云南等省份,出台了以财政手段为主的包就业政策。
广东省实施民营企业就业支持计划,引导民营企业拿出更多岗位吸纳毕业生,并向吸纳毕业生的小微企业发放社保补贴;湖北、四川、云南等地对毕业生及招用企业分别给予千元至数万元不等的生活补贴或就业补贴;江苏省精准识别全省61万毕业生信息,系统自动匹配政策享受条件,为10万人定向落实社保补贴、岗位补贴等扶持政策2亿元;福建省要求以“百校走千企”行动为契机,各学校走访企业原则上不低于200家,推介更多毕业生实习、就业。
各高校也将学生的就业工作列为学校重点工作之一。中国石油大学(北京)通过开展就业指导、编写专业就业指导手册、建立分类别分层次的用人单位数据库等方式促进就业;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则建立了就业导向决策机制、并增设市场紧缺专业等。
2022年3月,教育部决定开展全国高校书记校长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专项行动要求新建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院校(含本科层次职业院校)要坚持实地走访为主,“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每所学校书记(校长、院长)正职共拜访用人单位原则上不少于100家。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向界面新闻介绍,“百企走访”的目的,就是向企业“推销”毕业生。高校“一把手”出马,亲自做“推销员”,要重视眼下的“订单”,更需要建立与企业的长期联系,了解企业(雇主)对高校毕业生的能力评价,推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以做到“适销对路”,防止出现供需“两张皮”问题——一边是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另一边是企业招人难。
熊丙奇认为,“百企走访”应是高校“一把手”的常态化工作,重视就业,只能应一时之急,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高校“一把手”走访企业,要了解真实的社会需求,调整学校办学理念,形成清晰的人才培养定位,避免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